文/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


(资料图)

要促进一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广泛应用,不仅需要确保市场参与者能以便捷及低成本的途径获得和使用该货币,也要充分提供以该货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为市场参与者继续持有此货币提供足够的动力。因此,总体而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做好流动性、投资产品和金融基建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工作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各项人民币结算业务都在香港先行先试:2004年推出个人人民币银行业务;2009年完成首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现人民币在境外使用的重大突破。在内地资本账户有序开放的进程中,香港也充分利用国际化的资本市场、金融基建配套及制度规则,在内地与海外资本市场间筑起桥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两地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投资产品和金融基建都取得长足发展。

在流动性方面,香港拥有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人民币存款总额达1万亿元人民币,3年来录得约五成增幅。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简称“金管局”)将货币互换安排优化,改为常备形式,毋需续期,并大幅增加互换额度至80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提高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的稳定性。

香港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资产,让人民币的持有方拥有更多投资选择,从而提升海外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意愿。2014年开通的股票通、2017年开通的债券通以及近日启动的互换通,透过利用香港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优势,大大提高了国际投资者对内地金融市场的认受性和参与度,丰富了国际市场上的人民币投资产品选择。

同时,香港充分利用其便利、高效的债券发行平台,助力内地省、市政府及企业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融资,促进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丰富离岸人民币债券产品。2022年在香港发行的点心债券总额达3300亿元,较2021年增长超过一倍。此外,香港拥有成熟的人民币外汇和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交易量居全球离岸市场首位,为投资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机构提供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产品。

在金融基建方面,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支付结算中心。香港的人民币支付系统在2022年的日均交易量接近1.7万亿元,较3年前增长约四成。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在2022年达到9.3万亿元人民币,不仅按年增长三成,亦是历年来的新高。

下一步,金管局将重点进行以下工作,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建设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配套和生态圈

尽管人民币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目前外资持仓只占内地股票市场的4%和债券市场不足3%。人民币占国际投资者投资组合的整体比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归根究底,这是因为金融市场环环紧扣。以债券投资为例,由于大部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本币并非人民币,投资人民币债券的前提是能有效地管理外汇和利率风险;同时,鉴于投资者配置债券资产时一般运用长期持有策略,交易成本较高,投资者习惯以回购等方式获得流动性和额外回报。

又以股票市场为例,经验显示单纯在离岸市场推出人民币计价股票并不足以吸引投资者参与,在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流动性偏低的时候,兼具实力和信誉的做市商参与提供买卖报价是盘活市场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投资产品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必须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配套和生态圈。

内地和香港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进行相关的工作。香港将于2023年6月19日推出港股“港币—人民币双柜台做市商机制”,提升人民币证券的流动性。该机制获得市场欢迎,目前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表示有意增设人民币柜台。

“北向互换通”已于近期成功启动。两地金融监管部门和基础设施机构将继续密切合作,确保交易平稳有序进行,并提升业务操作的便利化程度。此前,债券通投资者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只能利用离岸人民币互换产品进行对冲,普遍希望进入在岸利率互换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对冲效率。互换通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安全、便利的渠道,进入流动性较好的在岸利率互换市场,这也有利于稳定现券市场和跨境资金流动。

下一步,金管局还将与内地监管部门共同研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例如,两地相关监管部门正研究在香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便利投资者有效对冲中长期人民币债券的利率风险。

继续推进离岸金融基建、制度规则建设工作

当然,在完善风险管理配套和生态圈的同时,针对离岸金融基建和制度规则的建设工作,也不能松懈......

付费¥5

阅读全文

文章来源:《清华金融评论》2023年6月刊总第115期

本文编辑:王茅

上一篇:2023四川高考分数线公布!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